close

#1(QE2及高等教育)
觀念平台-台灣的人才 需乾坤大挪移
2011-10-05 01:21 工商時報 林欣吾
 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最近在歐債問題擴散下,餘波不斷,卻提醒大家一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投入,必須要帶來實質經濟貢獻,才能真正維持經濟的正常運作」。金融海嘯,似乎就是源於金融體系累積過多的金融操作來重組貨幣資產,並沒有帶來實質經濟貢獻;而歐債,似乎就是源於政府資源投注過多於無法帶動實質經濟貢獻的活動。

 自從進入全球研發創新競爭的世紀,國際間人才流動與爭奪的議題,就是許多國家所重視的面向。國際間專業人才的流動,根據OECD的研究,薪資的高低,固然是個關鍵,但是讓專業人才能夠充分發揮獲得成就感、工作夥伴的品質、相關的產業及生活環境等等更是相當重要的考量條件。從經濟的角度看:可充分發揮獲成就感,對優秀人才可能比薪資來的更重要,因為優秀人才在好的環境下,自己就能創造價值,有效回饋。

 對於台灣高等教育專業人才的發展環境,可以從一些總體資料與政策,看看是如何演進到今天的情勢。首先,根據國科會資料,10年來高等教育部門的研發經費增加94%,而研究人力增加169%,相對之下每個研究人員可以分配到的研究資源大幅縮小。再者,過去15年間大學的家數大幅增加,而且報考的學生人數持續減少,2009年的報名人數僅2000年的6成,大學在爭取學生時相當競爭。從這兩個總體資料看來,可以想見大學及大學教授,勢必同時面對著爭取研究經費及爭取學生(降低標準,討好學生!?)兩個面向的高度競爭。

 第三,同一期間,高教評鑑、教學卓越計畫及頂尖大學計畫等等制度與計畫陸續實施,這些讓學校所取得的資源區分了差異,產生了不均。學校間競爭、老師間競爭,為了競爭,須要花費時間準備資料;研究與教學,都非常不易衡量其成果及影響,衡量其績效最客觀最簡單的標準就是論文,是SCI、是SSCI,最近又增加了一項:專利。學校為了競爭,通過評鑑爭取經費,年輕教師為了競爭,為了快速升等,最佳的策略是量產論文、研究報告及專利。因為大家都瞭解有用的研究與有效教學,須要歷經時間累積、醞釀與擴散,甚至創業,才能夠對產業對社會有效的發揮影響,但費時就緩不濟急。

 第四,應考人數減少,為了爭取學生,入學機制降低了其應有的篩選功能;為了有好的教學評鑑,老師不敢太嚴厲,結果是:學生出了校門,不符業者需求,在就業市場找不到合適工作,因碩博士入學門檻低,就繼續升學,整體碩博士的數量大幅成長。為了要讓這些從高等教育體系出來的學生有工作,國家還要想辦法提供培訓計畫、最後一哩、博士後研究等等訓練與工作機會。這一連串的發展,所累積下所形塑出來的人才發展環境,是否有可能與國際競爭專業人才?現實上,在爭取海外留學具潛力的博士時,確實相當不具吸引力!!

 短期內,吸引人才及人才流失或許是問題。但是更為重要的,將是幾年來國家投入在高等教育體系的經費、投入在當中的研究經費,以及當中高階博碩士人力,如何能對台灣社會、台灣產業產生實質的貢獻,避免類似美國次級房貸或歐債般,無法對台灣的經濟產生實質的貢獻,反而擴大成為經濟體系的負擔。現行倡議的政策方向,包括提高具潛力教授薪資、國立大學公教分離、增加研究經費、大學國際化及大學邁向世界百大,好像都有關,但是這些間接的作為,也不知是否能有效帶動這整個結構的轉變,啟動高等教育人才發展環境朝正向循環方向移動。

 或許,政策可以直接一點,就是從各大學的領導階層著手,讓台灣高教體系人才來個乾坤挪移,透過改變其大學教授的誘因及績效評估方向,引導、輔導及整合大學內各層級人員,開始對地方社會發展、相關的產業鏈及相關領域的創業直接有所貢獻!

#2(大陸經貿)
歐洲、溫州先救誰?陸掀爭議
2011-10-05 01:25 旺報 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
 歐債危機岌岌可危,大陸溫州高利貸地雷隨時引爆,先救歐洲還是溫州?正考驗大陸當局的智慧!最近溫州高利貸風暴愈演愈烈,已有溫商急著從香港撤資,調回大陸救急。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發表文章指出,同樣花100億美元救歐洲或溫州,對前者僅是杯水車薪,對後者卻能連接斷鏈的資金臍帶,讓溫州經濟起死回生,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根據價值中國網報導,白明發表「先救歐洲,還是先救溫州」的評論文章中指出,歐洲與溫州最近都身陷資金周轉的泥淖中,歐債面臨違約危機,溫州則是缺乏資金的奧援,兩者都是需金孔急。

 溫州風暴歐債非導火線

 最近香港股市重挫連連,與溫商撤資不無關聯,根據香港《信報》報導,溫商認為,高利貸風暴將蔓延全國,在歐美債務警報未解除前,一旦大陸也出事,香港股市與房市勢必被波及,近日已有溫商資金開始撤離香港,急調回大陸救急。

 白明表示,有人認為造成溫州資金斷鏈危機,主要是來自歐洲市場低迷不振,因歐洲景氣不佳,導致溫州企業的營運陷入困境,如果歐洲好轉,增加訂單,有利溫州經濟回春。

 他強調,問題是,救了歐洲,經濟反彈,訂單一定會回流到大陸嗎?似乎答案不是肯定,有可能轉向至越南或印度等國,溫州不一定會撈到好處。更何況溫州資金斷鏈危機,不全然是歐洲市場不振所造成的,實際是溫商過於沉迷高利貸的金錢遊戲,加上銀行緊縮銀根,整個周轉出了問題。

 他分析,溫州發生資金斷鏈危機,不是靠訂單就能弭平,溫州除了面對銀根緊外,人民幣持續升值,加上原物料價格的飆風,嚴重侵蝕獲利,不少溫州企業反而已不敢接單,所以說歐債問題不是爆發溫州高利貸地雷的導火線,只能說是催化劑而已。

 陸援歐 恐成打水漂

 白明認為,目前全球都指望中國大陸成為歐債的救世主,也唯有大陸現在有能力救歐債,美國或日本等經濟強國,都已自顧不暇,大陸現有超過3.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寄望大陸出面拯救歐債,是很合理的期盼。

 他強調,兩者都要救,至於輕重緩急,先後次序就是考驗智慧的時刻,假設同樣都要花100億美元去紓困,對歐債而言,100億美元恐怕如打水漂,能發揮止血的效果不大。

 不過,就溫州來說,卻是大補丸,溫州是大陸改革開放後民營企業的發源地,對未來大陸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性,現階段溫州的高利貸危險地雷還未全面引爆,如果能迅速將斷鏈的資金臍帶接好,預料很快就可將危機弭平。

 白明說,救溫州或歐洲,孰輕孰重?不言而喻,惟救溫州也要注意到資金的流向,不能再任由被救企業挪用,讓整個美意大打折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rick100 的頭像
    trick100

    淡江大學財金碩士在職專班

    trick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